紫阳富硒茶官网欢迎您光临!紫阳富硒茶具有特种保健功效,品种:紫阳毛尖 紫阳翠峰 紫阳银针

特别报道:问江哪得清如许

时间:2016年11月22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紫阳县加强汉江水质保护工作纪实

      11月9日,安康市汉江水质保护暨城镇房屋征收工作会议在紫阳县召开。为保护汉江水质,紫阳投资6.75亿元全面拆除县城沿江三个片区房屋1988户,总面积达17.8万平方米,受到省市领导和兄弟县区的关注、点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紫阳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责任也在生态,保护好生态环境,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是我们的第一责任,也是最大的政绩。”县委书记赵立根说。紫阳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中属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作为财政收入刚过2亿元的国家级贫困县,紫阳表现了自己的担当:把保护汉江水质摆在压倒性位置,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治污措施,构建全域护水体系,汉江出紫断面水质稳定在国家Ⅱ类标准。

                         三十年难题两年破解 

    “一家是小家,国家才是大家。为了保护一江清水,我们都有责任尽一份力,做一些牺牲。”一堵堵墙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轰然倒下,紫阳县城河堤路西段居民禹贵满看着陪伴自己二十多年的五层小楼被拆掉,虽有些不舍,但却觉得很值。他的一番话代表了沿江居民共同的心声,老禹是第一个签订单体房屋征收协议的业主。

    1983年,随着安康水电厂蓄水发电,紫阳老县城被淹没在水下,大部分县城居民搬至现河堤路等几个片区,紫阳成为汉江七级电站开发中唯一一个县城在库区的县。沿江房屋缺乏整体规划,布局凌乱,排污设施差,成为县城建设的一块“硬伤”,也给汉江水质保护带来巨大压力。沿江违规建楼、污水直排汉江等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数次曝光。

    县决策层多次将沿江房屋拆迁纳入议事日程,由于量大面广、资金缺口大、拆迁安置难等原因,多次动议,多次搁浅。2014年,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形成县城沿江房屋拆迁及沿江片区综合改造工程方案,提交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为确保该项工程顺利实施,该县采取召开群众会、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公平合理的拆迁补偿安置方案。超前考虑拆迁安置问题,及时解决征迁群众过渡安置、子女上学、出租房回收、商用房搬迁等困难。针对老弱病残的拆迁户,拆迁工作组上门服务,帮助组织搬家、代办各类手续。在安置中,工作组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取货币化安置和实物安置相结合的办法,打通商品房、限价房与安置房的通道,由县城投公司购买商品房和门面房供拆迁群众选择,对能够自行解决住房的征迁户实行货币化安置,通过分类安置实现了群众安置有保障。拆迁完成后,腾出的土地用于护坡河堤、亲水广场、绿荫长廊、人行步道等公益性项目建设,也得到了拆迁户的理解支持。

    沿江房屋拆迁分三期组织实施,2015年完成一期东段房屋征迁及河堤景观环保设施建设。今年5月21日又启动二期西段拆迁改造工程,仅用129天就完成征迁任务。三期任河嘴片区房屋拆迁也完成过半。素有“天下第一难”的城市拆迁工作,在紫阳变得不再难。困扰紫阳三十多年的难题,仅用两年时间就得到彻底解决。

    县委书记赵立根多次在有关会议上提出明确要求:不但要彻底拆除城区沿江房屋,还要把沿江片区规划好,建设好。近年来,该县先后实施西门河新区、仁和国际社区、江南新区、桥沟路片区改造等一批沿江重点城市建设项目,县城品质、民生福祉大幅提高,城市生态、水质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保护汉江要敢于“出血割肉”  

    11月10日,位于汉江之滨的焕古镇大连社区污水处理厂内,工人们正调试污水处理设备,只见浑浊的污水经处理后变成清水缓缓从出水口流出。该工程日设计处理污水500方,服务7000人,处理后出水水质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有效解决了集镇及移民搬迁安置点4500余人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据县环保局局长刘建骅介绍,总投资4000余万元、沿江6个镇的污水处理厂正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

    该县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上可谓不惜血本,四年累计投入资金近9.6亿元。先后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启动建设县城江南新区、曹家坝新区、任河嘴新区污水处理厂及县城建筑垃圾堆放场。建成三格式化粪池17364口,全县集镇及沿江住户全覆盖。沿江沿河集中安置点、畜禽养殖场、旅游景点、工业企业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沿江55所学校全部完成旱厕改造,实现了江河沿线无污水直排。建成集镇垃圾堆放场20个,建成垃圾池1500余个,县城和所有集镇均配备了压缩式垃圾车。县、镇两级医疗机构配备医源性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医源性污水收集池、建设固体医疗废物暂存点,沿江医疗废弃物收集率、处置率100%。分类建立畜禽养殖管理台账,20余家规模养殖企业及屠宰场均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年均投入绿化资金超过3000万元,森林覆盖率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2015年底达到60.6%,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实施禁建区和控制区生态搬迁,累计建设安置点217个,搬迁群众1.87万户6.42万人,总投资达42亿元,其中县上配套5.6亿元。

    “保护汉江水质既要‘肯出血’又要‘肯割肉’。”县长陈莲说。在她看来,“肯出血”,就是要肯花钱,拿出更多的钱,用到生态建设中;“肯割肉”,就是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项目不能要,高耗能的有污染的项目、企业要关停。

    红蝶化工公司是该县的支柱工业企业,年创汇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60%以上,因为污染问题,紫阳毅然将其关停。全县累计关停浙陕水泥、11家矿山企业和砖厂。同时,该县还抬高招商项目准入门槛,严控高污染、高耗能项目落户。2015年,广东省中山市陕西商会欲联合当地近百家企业投资10亿元在蒿坪工业园区建设LED产业园,因需配套建设电镀厂,投资项目被断然拒绝。县招商局副局长亢海珍介绍说,近几年像这样过亿元的大项目,至少拒绝了30多个。  

                  四个“常态化”打好护水持久战  

    保护汉江水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既要打好突击战、攻坚战,又要建立长效机制,打好持久战。该县创新机制,从全民参与、日常监管、执法监督、督查问责四个方面建立起治水护水的长效机制。

    全民参与常态化。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支持汉江水质保护。组建650人的保洁队伍,明确349名“河长”,落实分片包段包户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行业必须管环保”要求,夯实各镇、部门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形成汉江水质保护“一盘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日常监管常态化。建成汉江水质视频监控系统,对汉江紫阳段水质实施全覆盖、实时在线监控;建立严格的“两厂”运行监管机制,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污水处理厂监督性监测和在线设施监测数据对比监测,每半月开展一次“两厂”运行现场监察;在蒿坪、麻柳出入境要道口设立国家南水北调重点水源区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监控服务站,预防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发生事故对水源环境造成危害。

    执法监督常态化。环保、公安、水利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累计共出动执法人员2500余人次,检查各类企事业单位1200余家,限期整改291家,行政处罚33家,关闭5家,搬迁1家,公安机关立案查处5起,刑事、行政拘留6人。加强执法,铁腕治污,达到了查处一案、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效果。

    督查问责常态化。出台《汉江水质保护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实施办法》,将汉江水质保护工作列为相关部门和沿江镇“一把手”工程,实行“一票否决”,严格实行环保问责制。对汉江水质保护重点工作实行台账式管理,定期统计、按月通报,县考评办、监察局、环保局不定期对各镇履职情况进行明察暗访,严格责任追究。先后开展汉江水质保护专项督查20余次,下达督办函(单)46份,对因治污工作不力的9名科级干部进行了问责。


(作者:紫阳富硒茶 编辑:紫阳毛尖)

我有话说

 以下是对 [特别报道:问江哪得清如许]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