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富硒茶官网欢迎您光临!紫阳富硒茶具有特种保健功效,品种:紫阳毛尖 紫阳翠峰 紫阳银针

紫阳贡茶的历史地位

时间:2018年09月15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紫阳贡茶在中国茶业史上纵横3000余年,独立特行,风光无限。它是中国第一支贡茶,它伴随了中国贡茶制度的始终,其历史地位令人景仰。

紫阳贡茶,中国第一支贡茶

  中国第一次将茶叶作为贡品的行为发生在周武王时代,距今有3000多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继承周文王的遗志,联合包括今紫阳县在内的巴国等数十个部落和小国,在牧野对商纣王发动了决定性的战斗,打败了纣王的军队,结束了商的统治。《华阳国志.巴志》对这次战斗的描述是,“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戈后舞也。”由于巴国军队的贡献,周武王将 “子”爵封给了巴,巴国也正式成为了西周的属国。作为属国的责任和对武王封赏的感激,巴国向西周进贡了大量当地的珍稀物品,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桑蚕、苎麻、鱼、盐、铜、铁、丹、漆、荼、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荼”即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茶叶作为贡品的记载,中国著名茶文化学者丁文在解读这段文字时说:“将巴子国贡茶的历史提早到西周时期。”(丁文《中华茶典》)

  巴国存在历史较长,其地域曾经曾达到北至秦岭、大巴山南麓,东到湖南、湖北西部,西至嘉陵江流域的广大地区,由于外族的入侵和内部的争纷,巴国曾迁至陕南一带,有学者研究,巴国的国都曾设在原为紫阳县辖今为汉阴县辖的上七里(杨东晨,“论夏商周三代陕南及其文化”载1995年《汉中师范学院学报》),其时间在周商牧野之战前后。紫阳植茶条件和植茶史已被茶界普遍认可,被称为中国茶界泰斗的陈椽教授曾经写道,“紫阳县地处秦岭以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长江以北最适宜的植茶区域之一。”“据〈华阳国志.巴志〉载,紫阳一带大巴山植茶历史追溯到战国时期。”(〈紫阳茶业志〉序,1986年6月)紫阳一带人类活动久远而频繁,上世纪80年代,在紫阳县境内的马家营,发现了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渔猎和农耕的工具;在紫阳县的其它地区和周边地区,还发现大量周、秦、汉、唐文化遗址。人类活动,为茶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作为周初巴人贡茶的各种必要条件,均将其区域指向紫阳县,有不少学者认为,当时巴国献给周王的贡茶就是紫阳一带所产的茶叶,茶文化学者丁文直接肯定就是紫阳茶(“解读清光绪紫阳贡茶“信票”),至今为止,对这一结论似乎没有大的异议。

 紫阳贡茶,伴随了中国贡茶制度的始终

  贡起源很早,在黄帝时代即有发生。贡的作用不仅是解决邦国之用,而且显示国家对属国、属地的统治与管理权力。至周代,贡逐渐形成制度,据《文献通考.历代土贡》记载:“禹贡。周官太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 “一曰祀贡(牺牲苞茅之属),二曰嫔贡(嫔故书作宾,宾贡皮帛之属),三曰器贡(宗庙之器),四曰币贡(绵帛),五曰材贡(木材也),六曰货贡(珠贝自然之物),七曰服贡(祀服),八曰斿贡(羽毛),九曰物贡(九州之外各以其贵为贡)。

  茶叶属物贡之列。物贡又称土贡,以其地之名贵珍奇产品进贡皇室。贡茶作为制度的出现是在唐朝,唐武德年间(618~626),国家为加强对茶叶的控制,保证皇室的享用和国家税赋的需要,实行了贡茶、商茶和榷茶制度。从唐至清,贡茶制度逐渐得到完善和强化,朝廷设立了专门管理贡茶的机构,贡茶的数量和品种不断扩大,贡茶制度成为国家制度的一部分。由于皇室对贡茶品质的追求,贡茶已经不是某地的茶叶,而是全国茶叶的精中之精,无疑推动了贡茶产地的精选和加工的创新。

  据文献记载,唐实行贡茶制度后,最初向朝廷贡茶的地区有三处,即金州、峡州、溪州,金州即今之安康。《文献通考.土贡考》记载了金州当时的贡品品名和数量:“安康郡:贡麸金五两,干漆六斤,杜仲二十斤,椒目十斤,黄柏六斤,枳实六斤,枳壳十四斤,茶芽一斤,雷凡五两。”文献同时指出安康郡即“今金州。” 

  唐朝“陕西贡茶基地无考”(丁文语,《中华茶典》),唐以后的宋、元、明、清历朝,对陕西贡茶生产基地典籍和实物很少,很多学者根据民间传说和推测,认定其基地可能为紫阳的宦姑滩(今焕古滩镇)毛尖、镇巴的雌鸡岭茶、岚皋的龙安寨茶、平利的三里垭茶等。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几乎没有人疑惑紫阳茶是这一时期贡茶的推测。中国著名茶文化学者则肯定唐时的贡茶产地就在紫阳宦姑滩,他在记述安康茶业时写道:“唐代此地属山南西道,称金州汉阴郡。金州府治所在西城,即今之安康城。当时的安康县辖今汉阴、紫阳、石泉三县部分地区,贡茶地在今紫阳宦姑滩。”(《陆羽大传》)

  2003年,陕西省档案馆专家分别在《陕西档案》和《陕西史志》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最近,陕西省档案馆在整理、抢救馆藏清代紫阳县正堂档案时,发现了紫阳茶作为朝廷贡茶的历史记载。”这个记载就是清光绪三年(1877)正月二十六日,陕西省紫阳县知县唐清辅差派衙役办理贡茶事的信票,这张信票后被称为“光绪三年紫阳贡茶信票”。这张信票以档案凭证的形式证明了在清代紫阳茶作为贡茶的事实。清光绪三年为公元1877年,离清朝灭亡的1911年仅34年,那年的紫阳贡茶信票告诉我们,在清朝即将灭亡时,也就是贡茶制度结束的前夕,紫阳还在向朝廷递送贡茶。

  在唐以后宋、元、明各朝代紫阳茶是否还作为贡品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道光《紫阳县志》关于紫阳茶“每岁充贡”的记载,“光绪三年紫阳贡茶信票”中有按照“上届贡茶数目”的说法,这个“每岁”和“上届”在字义和逻辑上都要可以说明在过去存在贡茶行为的年代里,紫阳都在向朝廷贡献茶叶。这并非是紫阳贡茶和幸运和偶然,主要源于紫阳茶产地的自然条件和加工工艺,从滋味、香味、外形等因素看,作为贡茶是必然的和当之无愧的。

    贡茶制度建立于唐初,完结于清末,在这漫长的1000多年的历史时间里,紫阳贡茶自始至终没有缺习,伴随了中国贡茶制度的始终。正如丁文先生所说:紫阳茶纳贡的结论是:“西周初巴人贡’荼’,唐肃宗至德二年后金州贡’茶牙’, 清代贡’紫阳茶’。这三次贡茶的产地,囊括了紫阳县汉江、任何、渚河流域。据史料和实物推理:紫阳入贡最早,入贡传承有序,当下茶叶品质最好。”(“解读清光绪紫阳贡茶‘信票’”)在这一点上,中国任何一支茶叶,任何一地的茶叶,都是没法与之比肩的。


(作者:紫阳富硒茶 编辑:紫阳毛尖)

上一篇:秋日渐寒喝紫阳富硒红茶正当时
下一篇:没有了

我有话说

 以下是对 [紫阳贡茶的历史地位]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